我的美食和爱好笔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6|回复: 0

粤菜介绍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回帖

3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8
发表于 2024-9-6 19: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粤菜中的广府菜集顺德南海番禺东莞香山四邑宝安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调技艺多样善变。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粤菜在国外是中国的代表菜系。粤菜做法比较复杂,精细。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

起源

烤乳猪
广东物产特别丰富,唾手可得,烹而食之,由此养成的喜好鲜活、生猛的饮食习惯。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中原移民不断南迁,带来了“烩不厌细,食不厌精”的中原饮食风格。

漫长的岁月,使广东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传统,又博采外来及各方面的烹饪精华,再根据本地的口味、嗜好、习惯,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从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考究、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之一。 [5]

形成

白切鸡
中原移民不断南迁,带来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原饮食风格。漫长的岁月,使广东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传统,又博采外来及各方面的烹饪精华,再根据本地的口味、嗜好、习惯,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从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考究、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之一。 [5]

蜜汁叉烧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顺德建县,由于临近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商品性农业在这里蓬勃发展,桑基鱼塘相继出现,真正开启了顺德富庶一方的历史。当时的顺德“膏壤沃野弥望”,“讲饮讲食”之风在大良、陈村、龙山等城镇兴起。据史料记载,缫丝业于清代迎来大发展,桑基鱼塘成为主流,顺德一跃成为“南国丝都”,人们鉴赏美食、研究厨艺的热情更高,推动了顺德厨师烹饪技法的精益求精。清代人梁介香在《凤城梦游录》中写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顺德美食的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广东饮食文化,顺德也因此被视为“粤菜发源地”之一,顺德菜被奉为“粤菜四系”之一。 [62]

粤菜不断吸收外地特别是中国北方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灵活善变,贯通中西。粤厨们秉持着广东人那种灵活多变的发散性思维方式。他们具备一种素质,就是对一切可吃的东西,总是无休无止地进行研究,怎样才能把它们加工得好吃,更好吃,以满足人们“常吃常新”的饮食要求。 [5]
脆皮烧肉
粤菜具有海纳百川的根基,善于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常学常新。粤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结合广东原料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口味喜欢清鲜常新的特点,加以发展,触类旁通。由北方的“爆法”演进为“油泡法”;由整形烹制的“扒”改进为分别烹制分层次上盘的“扒”,扩大了用料范围;引进西餐的焗法、吉列炸法、猪扒、牛扒,改造为自己的烹调方法和名菜;借鉴西餐的SAUCE(调味汁)做法,首创了粤菜的酱汁调味法等,无不体现出粤菜的创新性。 [5]

红烧乳鸽
粤厨们还敢于对传统大胆否定,不断进行过滤、筛选。例如粤菜的烹调理论,有“猪不落姜、羊不落酱”的说法。意思是说烹调猪肉、羊肉时,不能加入生姜与酱油,否则会使肉类的鲜味丢失。年轻一代的粤厨们,勇敢地突破了前辈们留下来的戒律,通过不断探索与研试,一批诸如姜汁爆肉片、酱烧羊蹄、XO酱羊排等创新菜肴被推出应市,并深受消费者欢迎。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东早茶潮州工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广东拥有的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增至5项 [50]。


发展

广式点心
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历代移民带来的中原饮食文化,尤其是宋代时期,中原移民大批南下珠三角 [17]。南宋以后,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这同宋朝南迁,众多御厨和官府厨师云集于粤,特别集中于广州有关。宋、元之后,广州成为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业日益兴旺,带动了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为粤式饮食特别是粤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场所。

煲仔饭
明清两代,是粤点、粤式饮食真正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大城市,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衡遍布茶楼、酒店、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清末广州久负盛名的酒家有福来居、贵联升、品连升等大字号。稍晚的是当时闻名中外的四大酒家:文园、南园、谟觞、西园。茶楼有陶陶居、惠如楼、莲香楼等,主要分布在十八甫、财厅前和长堤一带。其他小食店则数不胜数,遍布全城。

云吞面
此外,各酒楼食肆都有自已的名牌菜点。这些名牌菜点不仅集中显示了粤菜的特色,而且反映了粤菜享誉的盛况。贵联升的“满汉全席(共108款);大三元名厨吴銮的杰作“红烧大群翅”,名噪海内外;文园的江南百花鸡,具有清香爽滑的特点;颐苑酒家的生炒排骨,是当时宴客必备的菜肴;聚丰园的金华玉树鸡,被同行争相仿制。还有福来居的酥鲫鱼和手撕鸡、南园的红烧鲍片和白灼响螺片、西园的鼎湖上素、谟觞的香滑鲈鱼球、太平馆的西汁焗乳鸽、陶陶居的炒蟹、陆羽居的化皮乳猪和白云猪手、西南酒家的文昌鸡等等,争奇斗丽,相映生辉,是粤菜中的珍品。

干炒牛河
“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广东拥有的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增至5项 [50],它备用特制的紫砂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投茶量大,茶汤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糖水
糖水是广东地区汉族甜品小吃的总称,为广东人喜欢的小吃。糖水既可以作为中式饭食后的甜品,也可以作为夜宵的小品 [74]。最早的糖水铺主要经营的是“二沙三糊”,即红、绿豆沙和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等,今人更整理出约四百多种糖水。广式糖水总的来说,主要有四大样式,包括汤羹状、糊状、沙状、布丁状。煲糖水时,根据不同的食材放入三种不同的糖。煲豆类糖水,像豆沙、芝麻糊和杏仁糊一类,会用白砂糖或片糖。加入了姜、药材一类的“重口味”糖水或需要增色的糖水,则要下红糖。炖雪蛤膏、炖雪耳、炖燕窝等味道清甜的糖水,则要用冰糖,能使糖水颜色清亮。广式糖水大都在传承这四大基底的基础上,加入西米、香芋、水果、汤圆等各种素材重新组合,碰撞出不同的风味。广府一带的农民利用水牛做牛奶生意,奶制品百花齐放,源自顺德的双皮奶成为甜品的爆款,人们还研制出炖奶、凤凰奶糊等新品。以奶制品为主的甜品店也逐渐增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的美食和爱好笔记 ( 粤ICP备2020085885号-1 )

GMT+8, 2025-5-21 03:25 , Processed in 0.0446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